使用設備

這邊紀錄我們用到的過去到現在使用的設備,從使用「音樂遊戲實況屋 ABC Project 名義」開始。

本文作者呆呆翰更早之前有在小智的 Circle 2 實況台協助部分實況內容,這段時期的設備就不紀錄。

擷取卡部分

以下是各種我們用過的擷取卡,擷取卡很多事這裡就不仔細講僅列表。未來我們會慢慢寫文把我們用各種擷取卡的血汗史補上的。

  • AVerMedia C875
  • AVerMedia CV710
  • AVerMedia C127
  • Megawell XI100DE-HDMI
  • AVerMedia GC550
  • YUAN SC542N2 HDV
  • YUAN SC542N2 HDMI

主機部分

第四代主機

主機板:Supermicro X11SCQ
CPU:Intel Core i5 8500
顯卡:NVIDIA GTX750
機殼:IN WIN BK623

因為 Intel 被 AMD 逼急了,所以主機板從 X11SSQ 升級成 S11SCQ , Intel Core i5 8400 因為是偷跑系列的處理器,所以往上選 i5 8500。顯卡考慮過耗電與價格之後就繼續使用 GTX750 了。

第三代主機

主機板:GIGABYTE H97M DS3P
CPU:Intel Core i5 4460
顯卡:NVIDIA GTX750
機殼:IN WIN BK623

2017 年呆翰開始轉正職上班,公司也拓展了業務。因為拓展新空間 Monospace 時,公司決掉要提供直播錄影的設備方便演講者可以將畫面錄下最為往後線上課程的素材,因此公司聯絡了做直播設備的廠商。

看到廠商帶來的產品,經過一番搜尋,我們大概知道這台直播設備(電腦)使用的部分零件了:

  • 主機板:Supermicro X11SSQ (開機 Logo + 背板 I/O)
  • 機殼:Ariesys ARP101-M10WD (MIT Logo + Google 找到)

確實,為什麼我們這麼堅持要用 ATX 主機板,他們設備這樣搭超小台超讚的耶,我們可以試試看。效能部分 Intel 第八代的 i5 8400 也被證明已經超越第二代主機的 E5 2665 了,顯然八代 CPU + M-ATX 主機板會是個好點子。

機殼部分本來想照抄--畢竟有螢幕的機殼可以省很多事,像是帶主機不用帶螢幕超讚的,不過問到了機殼的報價我們決定找替代品(機殼超過我們前兩代主機的購買價)。最後找到適合塞進行李箱的 IN WIN BK623 ,雖然原廠已經停止零售,不過露天找到了店家有庫存就趕緊買一買。

主機板部分我們不想照抄 X11SSQ ,畢竟他不能上八代 CPU 。但是其他原價屋有的 M-ATX 主機板 PCI-E 配置幾乎都是 16x, 1x, 16x, 1x 或是 16x, 1x, 16x, PCI,考慮到之後可能會多插幾張 PCI-e 4x 的擷取卡,我們決定等 X12SSQ 或類似型號的主機板出來再買。

但是舊主機已經除役,所以就去 Facebook 收了個 i5 4460 + H97M DS3P 作為 Intel 正式推出八代 Q370 晶片組之前的實況方案,也順便測試這個體積到底好不好攜帶、非工業機殼這樣帶來帶去到底會不會受損等等,期待他能交出好成績讓我們把真正的第三代主機完成。

第二代主機

主機板:MSI BIG BANG-XPOWER II
CPU: Intel Xeon E5-2665
RAM:DDR3 8G x4
顯卡:NVIDIA 9600GT
機殼:CORSAIR Carbide Air 540

組裝這台的時候, E5 2665 那系列的 CPU 大跳水,因此我們也買了一套來用。這棵 CPU 相當強悍,可以光靠 CPU 拉動 1080P 兩路輸出(實況與錄影用不同參數)甚至可以靠 CPU 完成 4K 30fps 的編碼。

主機板選用 XPOWER II 則是因為他有七條 PCI-e 插槽夠我們插擷取卡。然而這次淘寶淘出問題了,寄來的時候沒仔細測試,最後確認主機板有超過三條 PCI-e 插槽故障,寄到深圳修復後還是有一條不能動。

主機板的 PCI-e Slot 相當充足,而且這台主機剛組裝好的時候第一代主機剛除役,所以顯卡 9600GT 就拔過來用了。

不過 XPOWER II 是 XL-ATX 的主機板,這讓我們的主機變得很大台難以攜帶,因此 2017 年 UMSL 比賽結束後也除役了。除了提供天臺道館賽與 UMSL 外,也協助過創科資訊處理幾場講座直播。

第一代主機

主機板:ASUS P5B SE PLUS (刷 BIOS 配合 CPU)
CPU:Intel Xeon E5450
RAM: DDR2 2G x4
顯示卡: NVIDIA 9600GT / NVIDIA GTX750

筆電效能不足但是我們找到了便宜又夠強 CPU,他是 771 的 Xeon E5450 ,在對岸的各種研究下發現 771 的 CPU 只要交換兩個腳位就可以安裝在 775 的主機板上。因此我們就把手邊的二手775 主機板拿出來、淘了顆改好的 E5450 來用。

顯示卡部分最開始也是我自己的舊顯卡繼續用,但是 P5B SE PLUS 有一條 PCI-e 1x 躲在顯卡的 PCI-e 16x 旁邊,所以又找了價位合理的單槽顯卡讓我們可以在主機板上插更多 USB 擴充卡與擷取卡。

這顆 CPU 效能相當好,他可以靠純軟體編碼做到 1080P 60fps 的輸出,改裝的 CPU 也沒遇到穩定性問題,他運作得相當穩定,只有一個問題:PCI-e Gen1。

因為 775 的主機板很老了,當年的主機板只有一條 Gen 2 的 PCI-e --給顯卡的,而呆翰我手邊的 775 主機板都是除了一條 PCI-e 16x 外都只剩下 PCI-e 1x ,這個尷尬的狀況變成加上 USB 3.0 擴充卡後,也不能擷取 1080P 60fps 的畫面,因此這代主機在直播數次三重天台道館賽與UMSL後就除役了。

第一代筆電設備

使用筆電:Panasonic SX2 、 ThinkPad x220

這個時期主要是淡水的日常實況有用到,這時候主要以筆電為主。但是因為筆電受限於 CPU 運算能力不足,實況起來比較辛苦,所以退役。

SX2 為市售版,搭配的 CPU 是 i5 3320M,後來因為跟朋友交換筆電所以改成 i7 2640M 的 x220。但是後來發現便宜的 Q9600 這顆 2006 年的 CPU 還是比手邊的筆電快,我們決定開始組電腦。

也許哪天 USB 3.0 干擾問題解決我們會再去買 ThinkPad P系列工作站筆電吧,不過現在除非是日常實況不然筆電已經不考慮了。